文:彭心怡

摘要:

        啥咪?閩語的炒菜鍋-鼎,早先原煮的是人頭!(大驚)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位君王因為鼎而蠢死的嗎?閩人說鼎,你知道客家人怎麼稱炒菜鍋嗎?又為什麼從炒菜鍋的命名,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各民族融合的痕跡呢?為什麼連正史都沒有記載的事,彭大師能由辭彙的組成,告訴你背後的真正含意呢?請一邊吃火鍋補身體時,一邊看彭大師告訴你鼎的故事。

一、最萌甲骨字-鼎

        「霹靂星球爆炸了,霹靂貓乘太空船,跑出來、跑出來。」

        史有記載,霹靂貓到了地球後,教導人類躬耕造房,建立中國商代的璀璨文明……喂,什麼呀?原來這是去年一則熱門的網路新聞「最萌甲骨文鼎-喵星人雄霸天下」。

圖片23.jpg 

        「鼎」字象形,本義為煮食的炊具,即火鍋。喵頭部分為鍋身,下面像腳又像觸鬚的部分則是鍋架。常見的有三足圓鼎,也有四足方鼎。據傳,不喜歡回家的大禹建立夏朝後,分天下為九州並鑄九鼎,於會稽山上大分天下,鼎自此有了隆重的權力意義。這也是會計(=會稽,不是今天文章的重點,有機會再聊唷!)系取名的由來。

        大抵古人信奉神鬼,祭祀食物的盛具也因此有了神一般的地位。「鼎」字因此具有兩義,一為烹煮的火鍋;一為神聖的權力象徵,由此也有了壯盛、尊貴、顯赫等引申義。後者,現代國語還使用著,如:鼎力相助、一言九鼎。前者,早已被新興的詞彙所取代,只在方言裡,我們還能尋到一些古老歷史的蹤跡。

圖片24.jpg 

二、閩語的炒菜鍋-鼎

        鼎 tiánn,閩語說的就是炒菜鐵鍋,雖然沒有鼎腳,但原汁原味還原了鼎的本義。當作炒菜鍋的「鼎」字,也是閩語的一級特徵詞,這意味著其它的漢語方言幾乎不用鼎字,即使說鼎,也不是鍋子的那個意思。

       有別於現代的鍋,古代的鼎有些駭人的內幕。原來這個鼎不是麻辣鍋、豆腐鍋、泡菜鍋,或是鴛鴦鍋,而是人頭鍋。啥咪?是的,鼎裡煮的就是人頭,而且不是任何人的頭都可以放進去煮,還得是敵方首領級的人物,才有資格被吃。那頭,大約可對比賽德克族人屋前懸掛出草來的敵人首級那樣威武吧。


三、那些舉鼎的男人

       鼎由食具漸漸轉變成象徵權力的禮器後,便愈做愈大,愈來愈沉。神力者,莫不以舉起大鼎來表示自己的神明威武。古代的國君或想揚名立萬的英雄,要嘛就去舉鼎,要嘛就去打死老虎(如《詩經•大叔于田》裡的大叔襢裼暴虎),現在看來,就是幼稚男人們的遊戲啊!

圖片25.jpg

神 奇 的 天 神 , 請 賜 予 我 神 奇 的 力 量


       舉鼎的人之中,有成功的,如飛龍在天的飛龍,與力能扛鼎的霸王項羽;也有壯烈好笑成仁的。如戰國時,那一個逛到洛陽城,看見大鼎就舉的秦武王。不舉還好,一舉,結果倒退嚕,秦武王自己舉鼎壓斷自己的腿,疼了一晚才氣絕身亡,哇!自此舉重比賽立下規則,嚴定挺舉、抓舉的秒數,絕不讓選手有過度傷害自己的行為。

圖片26.png

飛 龍 舉 鼎


四、客家話的炒菜鍋-鑊ㄏㄨㄛˋ鑊鑊鑊鑊鑊鑊鑊鑊家拳的套路招式靈活,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活著生命就該完整度過

       係哩!這個「鑊」字讀作ㄏㄨㄛˋ,什麼意思呢?跟「鼎」一樣嚕!都是大鐵鍋的意思,很早,鼎鑊便並提,如:《周禮•天官•亨人》(亨人指廚師,非指烹煮人肉)的「亨人掌共鼎鑊,以給水火之齊。」古代有種極度殘忍的刑罰,叫鼎鑊之刑,鼎與鑊都是大鍋,也就是把人煮到爛的概念。有次項羽抓了劉邦的老爸,威脅劉邦不投降就要把劉老爸煮成羹吃。劉邦果然不愧是混過幫派的,立馬回項羽:「我們以前互約為乾哥、乾弟,所以我爸也是你爸,要是你要煮了我老爸,就是跟煮自己爸爸沒兩樣,你煮完也分我一杯羹吧!讓我嚐嚐那死老頭吃來是什麼味道?」所謂一痞天下無難事,項羽沒輒,只能放了劉老爸。這個分一杯羹的想法,項羽不是首創,老早老早,商代便有了。

        前面我們談閩語,現在我們說說客家話吧!客家話的炒菜鍋叫vog,就是「鑊」字。


五、當閩人在轉角遇到客家人

閩人用「鼎」;客家人用「鑊」,你發現什麼了嗎?

沒有

沒有

沒有

……

好吧!再舉個詞!


六、當閩人在轉角遇到客家人之二-芳香篇

       這碗麵聞起來有夠(u-kau)「芳 phang」!係哩!閩語平常說「ㄆㄤ」貢貢,貢貢「ㄆㄤ」的ㄆㄤ,就是這個「芳」字唷(芳字另有一文讀音,如:瑞芳sui-hong)!芳字表香氣來源很早,如漢武帝《秋風辭》:「蘭有秀兮菊有芳。」

原來不是「香」字啊?

       是的,閩語用來表示香味的是「芳 phang」字,拿香拜的那個「香」讀hiunn。舉個平行的語音例子。「飛龍飛上天」第一個飛是閩語文讀,念hue,第二個飛讀pue。什麼意思呢?請容妾身細細道來。漢語有個語音規則,p(ㄅ)、ph(ㄆ)類的聲母,在某些條件下會變成f(ㄈ)、h(ㄏ)一類的聲母。閩語沒有f(ㄈ)聲母,便選擇變成h(ㄏ)。所以較古的「飛」字,白讀為p(ㄅ),新近字彙如「飛行機hue ling ki」的「飛」就讀h(ㄏ)。不只閩語走這個規則,國語也是:p(ㄅ)、ph(ㄆ)→f(ㄈ)。Buddha翻成佛陀。譯音的b,現代國語對的是「佛」的ㄈ聲母。


七、寫出讓人看得懂的故事-格林兄弟

        1822年,格林兄弟,是的,就是那對寫童話書的兄弟。他們主業是語言學者,至於整理故事,寫寫童話書對他們而言,不過是打醬油的興趣罷了。他們兄弟整理出了印歐語系的輔音轉移規則時,便包括這一條p(ㄅ)、ph(ㄆ)→f(ㄈ)的規則,並因此開啟了西方歷史語言學的首頁。自此,語言學漸漸脫離語文學,走上社會科學實證的道路。西方人有嘴巴,東方人也有嘴巴,非洲人也有嘴巴,愛紗是大嘴巴。

圖片27.jpg 

彼此的嘴巴構造沒啥差別,西方有的語音規則變化,東方也有,這條規則,清代的錢大昕早了格林兄弟23年發表,但除去中國的語言學界,誰又認識錢大昕呢?

就叫你不要用文言文寫文章啊!

圖片28.jpg 

記者看不懂!

記者看不懂!

記者看不懂!

(很重要,所以要說三遍!)

圖片29.jpg(小時候不念書,長大做記者)

說了一大段,重點是,閩語表示香氣的字為「芳 phangㄆㄤ」。


八、客家話的「香噴噴hiong pun pun」

        來看看客家話吧!正好與閩語對比,客家話表示香氣的字,用「香」而不用「芳」。「hiong噴噴」的hiong即「香」字。

圖片30.jpg 

話若欲講透枝,目屎是撥未離啊!


九、古代的民族與語言融合-鼎與鑊,芳與香

       你看無冇?閩語用「鼎」不用「鑊」,客家話用「鑊」不用「鼎」;閩語用「芳」不用「香」,客家話用「香」不用「芳」。這代表什麼?以前我的老師告訴我們,先秦之後,單音詞漸漸減少,雙音詞成為漢語主流。為什麼呢?說是社會演進。社會演進?到底演進了什麼?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,後來我懂了。

       閩客語的分別,只是古代社會的一個小小的縮影。A民族的人與B民族的人相遇,A不懂B,B不懂A,交雜融合的結果,便是用A套加上B;或B加上A,不但A族人理解,B族人也懂,於是,便生出了像「鼎鑊」、「芳香」這樣的子子孫孫。

正所謂,吃「芳貢貢火鍋」,長知識啊!

圖片31.jpg 



作者介紹:彭心怡


彭心怡,中文博士,是個熱愛旅遊、戀上馬拉松的精怪女孩。

12270525_10156274877590501_263534294_n.jpg 

            這女孩,熱愛旅遊,2006年曾一個人搭著便車、睡車站地橫度美國。女孩學了漢語古音後,便一頭鑽進漢語方言的世界,2014~2015年,女孩在江西南昌大學教書的同時,也調查了當地的許多客語與贛語。除了書本的世界,女孩也非常喜歡運動,曾拿過台灣許多業餘的空手道獎。現在,女孩36歲了,還稱自己是孩子,並且瘋狂地癡戀著馬拉松。女孩偏愛著那個不斷往前奔跑的自己。


次回預告:《秋天的療癒系美食》

     秋天該吃甚麼?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」人體的保養,應順應四時之氣。那到底要如何「養陰」呢?

arrow
arrow

    fcucclc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