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文/圖:南極冰魚

摘要:

        2015年的秋天,我正好在許慎的故里──河南省漯河市的研討會上,一面發表論文,一面卻更擔憂的是關於「秋」之小文!原本設定寫一篇秋之古文故事,然而腦海浮現的想法太多,不知從何下筆,隨著截稿日不斷逼近,稿子半個字沒打成,心裡愈是慌亂,愁悵不禁湧現,真能體會古人面對接踵困難時,還要再加一句「況屬高風晚」的催化劑,似乎任何的不開心都發生在秋天,或者秋天本身就是一帖讓病情加重的藥方。不知不覺中,「悲秋之現代式」已發生在我身上。下筆的當時,坐在開往洛陽的火車上,時值秋季,窗外一片枯黃,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不正是尋覓古人悲秋的時機嗎?


1.jpg 

▲秋天的安陽殷墟,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出土地


      「悲秋」這一文學傳統,對於中文系的學人們,自然是再熟悉不過的命題了。對於國高中學子而言,也許是畫上螢光筆的考試重點,等到學子們上大學,早已忘記「悲秋」究竟是怎麼回事兒。於是宋玉〈九辯〉:「悲哉!秋之為氣也!蕭瑟兮,草木搖落而變衰。」便端出來了,講到樹葉不但被秋天搞成枯葉,還被秋風逼成落葉,然後大地為之蕭瑟,還沒解釋完,台下的同學也變衰了。

       台灣地處亞熱帶,秋天並不長,而且溫差大,尤其中南部,早上出門時也許不到二十度,中午卻超過三十度,然後一個寒流來了,氣溫降到十度上下,冷得個要命。其實,大陸型氣候的秋天,氣溫大概只有攝氏五到十度,比想像中冷,全然就是台灣的冬天了。范沖淹〈蘇慕遮〉:「秋色連波,波上寒煙翠。」湖面上所說的「寒煙」,它確確實實是一股寒氣,一吹到就會生氣的那種冷冽,於是電暖器、暖暖包、羽絨衣全都出動了,連狗狗也穿上時尚的潮衣。反觀古人,物質生活相對貧乏,秋天愈來愈冷,小物動躲起來了,蟋蟀從野外跑到窗邊,又跑到床下取暖;植物陸續換上枯黃的色調,然後枯枝愈來愈多。秋天尚且如此,真正嚴冬來臨時,連人也沒辦法到處亂跑,只好窩在湖心亭無聊地看著單調的雪景。

圖片2.png

▲河南的秋天,氣溫約在10度上下,須著大衣禦寒。圖為許慎文化園區


      「由盛轉衰」通常會讓人「很有感」。假設萬年故事的主角「小明」,從小含著金湯匙出身,餐餐鮑魚龍蝦,出入開賓士還不滿足,突然有一天家道中落了,什麼都沒了,有蝦米吃就要偷笑了,小明的感覺,大概就像掉到井裡爬不出來一樣無助且無奈;又或是甜蜜的男女朋友,突然有一天簡訊傳來「我們分手吧」,於是失戀的期間內,不管是二個月或半個年頭,勢必日日愁雲慘淡、心如刀割的煎熬。這些由盛轉衰的轉變過程,總是令人痛苦且難忘。秋天,不正是這樣嗎?所以漢代樂府〈長歌行〉中的「常恐秋節至,焜黃華葉衰。」道盡古人不但悲秋,更害怕秋天的到來。

2.jpg 

▲洛陽的秋天,草木開始搖落而變衰


       人在難過的時候,特別會想寫些什麼或說些什麼,許多文學作品都對悲傷、對人生有所感悟才開始下筆,這也是人之常情。快樂的當下通常不會記錄於文字,就算寫了快樂的事,評價也不會太好(看看李煜的下場就知道了)。但神奇的是鬱卒、憂頭角面、走衰運時,靈感的泉源卻不斷湧現,孟浩然〈秋登萬山寄張五〉的「愁因薄暮起,興是清秋發。」正是這個意思。如果自己本身就很悲情,又剛好遇上秋天,於是悵然之柴遇到悲傷之火,一發不可收拾,就像柳永在和愛人離別時的「更那堪、冷落清秋節。」但如果生命旅程幾乎都像秋天一樣,在網路的鄉民世界裡大概就要貼上「魯蛇」的標籤了。人生失敗組的杜甫,其名句「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台」中的「悲秋」,正是「艱難苦恨」坎坷一生的悲傷催化劑。


       就氣候而言,台灣涼爽舒適的秋天,實在不適合用來悲傷,唯一令人想哭的大概只有PM2.5動不動就紫爆。台灣秋天,不冷不熱,偶爾冷熱的氣候,不像夏天的燥熱和冬天的凍寒,要體會「悲秋」真的不容易。可是,人生中由盛轉衰的秋天,有時你無可避免,它就來了。秋來了,秋會走;人生的秋天,來了有時便走不了,誰也無法預知。所以古人將悲秋之苦寄於文學作品裡,一不小心就留下千古的憂愁,直到現代,剪不斷,理還亂。


筆者簡介:南極冰魚


悠遊於天地之間

興之所至

便繪輿地小圖

或撰文銘記交通行旅二三事

引以自樂

余風老師.jpg 

通訊:新南極轉運站 http://ice2006.pixnet.net


次回預告:《秋天裡的可用資源──「抱怨」篇》

         你可想過「愛抱怨的人」也具有正向特質和可用資源嗎?如果一定要跟「愛抱怨的人」共處,還有其他的方法嗎?

arrow
arrow

    fcucclc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