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天台
摘要:
中國民間傳說或古典小說中的人物繁多,有許多角色的出現常常容易讓人混淆,其中就屬形象頗為接近的兩個少年──哪吒與紅孩兒為是。(都是小屁孩~咩)
哪吒和紅孩兒的故事分別出自《封神演義》與《西遊記》這兩部明代神魔小說,他們的共通點是法力高強,而且都拿著名為「火尖槍(鎗)」的武器。尤其關於哪吒的來歷,其實是相當久遠的……
哪吒不是中國人?
在《封神榜》裡說哪吒是陳塘關總兵官李靖的第三個兒子,李靖另有長子金吒與次子木柵木吒(阿是動物園逆?)按照中國家族命名的習慣,第三子理應稱為「水吒」吧!(然後再來個「火吒」和「土吒」就湊滿五行了……)
由此可知,哪吒不是李家人!啊,不是啦,《封神榜》說是李靖請太乙真人為這出生奇異(母親懷孕三年零六個月生出肉毬,父親剖之而降世,跟桃太郎一樣耶……)的第三子取名,所以有了「哪吒」這個稱呼。另外在《西遊記》則說是因為哪吒出生時,左手有「哪」字,右手有「吒」字所以才叫做「哪吒」。(上輩子的刺青?)但仔細想想,「哪」跟「吒」這兩個字都不是中國取名的慣用字,兩個字合起來似乎又成了一個難以解釋的辭彙,原因在於,「哪吒」根本就不是中國人的名字!
事實上,「哪吒」這個名字及其身世在中國最早應當出自唐代翻譯的密教部經典,在唐密經典中說:「爾時那吒太子手捧戟,以惡眼見四方,白佛言:『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,我祖父天王……』」(《北方毘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》)根據這個說法,哪吒是北方毘沙門天王的孫子。
另外跟毘沙門有關的經典還有不同的記載:「其毘沙門面,作甚可畏形,惡眼視一切鬼神勢。其塔奉釋迦牟尼佛,……即擁遣第三子那吒捧行,莫離其側。」(《北方毘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》)又:「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,捧塔常隨天王。」(《毘沙門儀軌》)這兩處則說哪吒是毘沙門天王的第三個兒子(裡頭還說到毘沙門天王的第二個兒子叫做「獨健」,也不叫做木吒),而且凸顯了一個形象:「捧塔」,哪吒所捧的是毘沙門天王所供奉的佛塔,所以這大概就是小說中稱李靖為「托塔天王」的由來。
(日本‧京都「三十三間堂」毘沙門天像。圖片來源:https: //pbs.twimg.com/media/B0CWWxOCUAECSmS.jpg)
總之,不論哪吒是毘沙門天王的兒子還是孫子,毘沙門天畢竟是印度佛教的護法神信仰,「哪吒」這個名字當然也是印度梵文的音譯,所以祂不是中國人!(不過祂可能也不是印度人,祂是天上的神仙啊~)
至於現在民間信仰裡的哪吒形象,大多是來自小說的渲染及明代道教的傳說,雖然仍保留了部分唐代密教經典的意義(如小說設定哪吒七歲,可能與那吒在佛經翻譯的另一個名字「那羅鳩婆」,中文意義為「可愛」有關),卻是一個完全漢化的神祇了。
(大甲媽遶境‧三太子。圖片來源:筆者攝)
紅孩兒不是人!
就像周星馳電影《大話西遊》裡唐僧所說:「人和妖精都是媽生的,不同的是,人是人他媽生的,妖是妖他媽生的。」用這話來詮釋紅孩兒是再適合不過了。
(圖片來源:http: //images.ccoo.cn/bbs/2012313/201231316294647.jpg)
《西遊記》敘述紅孩兒的出場是從一朵紅雲下降變化成七歲頑童(這和哪吒為七歲者相同),關於他的身世來歷則是牛魔王與羅剎女(鐵扇公主)的兒子,所以他正是妖的兒子,故而還是個混種的妖。(名符其實的雜種妖怪?)他在《西遊記》中正式現身為:
面如傅粉三分白,唇若塗朱一表才。
鬢挽青雲欺靛染,眉分新月似刀裁。
戰裙巧繡盤龍鳳,形比哪吒更富胎。
雙手綽槍威凜冽,祥光護體出門來。
哏聲響若春雷吼,暴眼明如掣電乖。
要識此魔真姓氏,名揚千古喚紅孩。
由於紅孩兒曾在火燄山練就三昧真火,因此具有高強的噴火功力,連大鬧天宮的孫大聖都得商請觀音菩薩來收服他,(話說能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卻有很多妖都打不過哩!)最終紅孩兒便成為觀音座下的善財童子。
在《西遊記》膾炙人口的情節中,紅孩兒的形象十分鮮明,這個人物(妖怪)的創造主要應該是來自「哪吒」與「善財童子」的結合,因此《西遊記》才說他「形比哪吒更富胎」。事實上,小說中的紅孩兒和哪吒確有許多共同點,除了都以孩童的樣貌出現外,主要武器也都是「火尖槍」,性格上同樣帶點青少年的叛逆與頑劣不羈,所以時常被讀者誤認為同一個角色。
(紅孩兒,圖片來源:http: //www.people.com.cn/mediafile/pic/20160116/55/3901637726424718363.jpg)
除此之外,哪吒是毘沙門天王之子,民間信仰奉為中壇元帥三太子,小說中說祂殺了龍王的兒子,為了不連累父母所以「剖腹、剜腸、剔骨肉,還於父母」以謝罪,後得到太乙真人用蓮花化身而復活,雖然與父親李靖發生衝突,還是被李靖用寶塔所收服;紅孩兒則被附會為佛教《華嚴經》中求取佛法而五十三參的善財童子,脫離妖怪的本質,終究皆能改惡行善,富有積極向上的意義。
次回預告:〈 藍色蜘蛛網之我夢見-元雜劇中的清官戲〉
談到台灣八零年代的經典戲劇「藍色蜘蛛網」,迂迴的劇情,配上盛竹如慢條斯理的經典旁白,以及劇中李組長眉頭一皺招牌動作破案經過,想必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。今天我們要談的兩部堪稱古代版藍色蜘蛛網系列劇作,出現在距今700-800年沒有電視機的元朝,在當時的勾欄(劇場)中如火如荼地上演著,底下的觀眾可說是如癡如醉,當時的劇作家是如何安排高潮起伏的情節,使劇中的兩位清官-包公與錢大尹靠著智巧與蜘蛛網偵破案情的,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…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