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文:彭心怡

摘要:

   花木蘭的「唧唧」與木須龍的「須須」

第一部:唧唧

木蘭織著布,那結在心底的事卻愈來愈沉,陡然,她放下了織布的梭子,決定代父從軍去。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木蘭飛彈的由來,啊,不是,是〈木蘭詩〉的內容。

圖片1.jpg

 

北朝(西元386~581)的五個朝代皆為胡人建立,民風開放且剛健,女子率真自然,習武的女子甚至還會被社會所推崇。同時代的〈李波小妹歌〉便歌頌了一位「褰裙逐馬如卷蓬,左射右射必疊雙」的颯爽女子。花木蘭的故事放在其他漢人的朝代便啟人疑竇,但若是發生在北朝,就頗令人信服。

「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」,昨夜才接軍帖,阿爸(原文稱阿爺,這是北方常見稱呼父親的方式)斗大的名字就在上面。可讓年邁的阿爸趕赴戰場,無疑是直接判他死刑啊,思及此,我怎麼還能安坐在此呢?

 

選項A:於是,木蘭停止了手上的動作,唧唧復唧唧的「織布聲」也跟著戛然而止。

 

選項B:於是,木蘭停止了手上的動作,但窗外唧唧復唧唧的「蟲鳴聲」襯得木蘭心裡好慌。

 

選項C:於是,木蘭停止了手上的動作,此時,她啐了一口,說:「我是楊雪舞,穿越來這找我的蘭陵王的。」

 

圖片2.jpg

楊雪舞蘭陵王,你怎麼會來?

 

喂!麥來亂,選項C是林依晨啦!選項A是以前國立編譯館所選的注釋,選項B則是國立編譯館在正注解下,收編的另說。(媽呀!為了寫這篇文章,我拼了老命翻出了我20年前的國文課本啊!)但以一個修習古音專業的人(我!我!我!舉手!)來看,這兩種解釋都不通。首先,「唧」在中古音【見說明】時代是個入聲字。入聲就是有個收短暫促聲尾的字,比如閩語念「國」、「急」等字都有個短促收尾感。「唧」字在中古念為tsjək,ts就是注音ㄗ,j大約等於國語注音的伊嗚淤的ㄧ(伊),ə就是發國語「恩」時,發在鼻韻尾前的那個母音,閩語讀「國」字時,也有這個短促的k(ㄍ)尾。現代國語沒有相對等這個古「唧」字的音,大約可唸成近似「嘖嘖」這樣的肉塞牙縫的音。

同樣是中古音的例子,中唐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有一句「我聞琵琶已嘆息,又聞此語重(ㄔㄨㄥ′)唧唧」,這句白話的解釋就是「我聽到琵琶女彈的琴聲已經嘆息,又聽到她說自己淒清的身世,我又再一次地嘆息」。

    近年來,愈來愈多語音專家投入教育部的字典編纂(好吧!他們就是那一群把牛ㄗㄞˇ褲跟牛ㄗˇ褲分開的人,語音演變道理與百姓日用習慣,有時並不在一個思維軌道上啊!攤手),這個「唧唧」已被修正為嘆息聲。

也許木蘭就是知道後代的人會搞混她的話,所以她在「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」這句之後,就加上註腳-「不聞機杼聲,唯聞女嘆息」啊!

圖片3.png

 

第二部:須須

迪士尼的花木蘭卡通,在花木蘭身邊創造了一個小巧可愛的木須龍角色,那什麼又是「木須」呢?阿基師在益智節目中曾斬釘截鐵地說:「木須就是黑木耳啊!」

 

圖片4.jpg

 

 

節目播出後,「木須」在網路上引起熱議,究竟木須是什麼?美食家胡天蘭:「木須就是雞蛋,這是北京的土話。」是的,木須就是雞蛋,但為什麼北京人要稱呼雞蛋為木須呢?

這個「木須」原本寫作木犀(樨),木犀在古詩詞中是常見的詞,如:宋代韓淲的「一曲西風醉木犀,天香吹夢入瑤池」。木犀即指桂花。古詩詞中,許多詞彙都有雅稱,如月亮又稱玉輪、玉盤、素娥……等。

滿人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,有所謂的元音和諧律,即詞根母音的部分或全部的特性會影響到後面的詞綴。

圖片5.png

北京人忌說「蛋」(高雄巨蛋!真是好大一顆蛋啊!),認為這個「蛋」字有影射男性生殖器之意,便因著桂花(木犀)與蛋相近的黃顏色,把「蛋」改稱為「木犀」。

 

圖片6.jpg

(作者自攝於高雄捷運。)

 

當滿人開口說不正宗的國語時,不可避免地便把滿腔熱血帶入。「木」母音為ㄨ,發音時嘴巴嘟嘟的,為圓唇音。「犀」的母音原為ㄧ,發ㄧ時嘴是裂開、平平的。但在滿人的嘴巴裡,會自然地把前一個的ㄨ的部分特性帶到後面的ㄧ。你可以試著發ㄧ,然後口型不變,只是把嘴唇嘟起來,你就得到ㄩ的音,聽來就是「木須」。民間不知這原來應為「犀」字,便寫成了「須」。

 

圖片7.jpg

台灣夜市也有許多俗寫字,如「雞排」寫成「G排」。

 

「木須」是北京城內滿公子哥兒的說法,真正的老北京是不會這樣說的,因為清兵入關後,城內住的是八旗子弟,城外才是真正的老北京,但年代一久,北京也都不北京了。

所以,同理可證,馬爾泰若(ㄖㄨㄛˋ)曦(ㄒㄧ)在四阿哥的口裡,也是馬爾泰若(ㄖㄨㄛˋ)虛(ㄒㄩ)吧。怎麼聽都是虛累累哩(馬爾太弱兮、馬爾太若虛)。那麼木須龍應該是金龍、黃龍才是啊,怎麼過了個洋,便「紅」起來了呢?

 

圖片8.jpg

在那樣一個遙遠的年代,北風勁且哀的蠻荒大地,一位身形單薄的女子,身上的鎧甲在白色月光與雪光下映得發亮。她想著,一定要打勝回家。回家,看看父親的身體,嚐嚐母親做的菜,看看弟弟是否又長高了?想著,哆嗦的身子便不覺著冷了。 


作者介紹:彭心怡

  12270525_10156274877590501_263534294_n.jpg
  彭心怡,靜宜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,一個熱愛旅遊的女孩,2006年曾一人搭著便車、睡車站地橫度美國。
  女孩學了漢語古音後,便一頭鑽進漢語方言的世界,2014~2015年,女孩在江西教書的同時,也調查了當地的許多客語與贛語。
  除了書本的世界,女孩也非常喜歡運動,曾拿過台灣許多業餘的空手道獎。
  今年,女孩37歲了,還稱自己是孩子,並愛上馬拉松。
  女孩總戀著那個不斷往前奔跑的自己。
 
 
 
 

次回預告:〈冬日可愛〉

  洪蘭在〈有才無德是毒品〉一文中,引用俗語說:「有德有才是上品,有德無才是中品,無德無才是庸品,無德有才是毒品。」的確,國家、社會、家庭的亂源,很多都是才有餘而德不足的「知識分子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cucclc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