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文:阿中

摘要:

    炎炎夏日,大家一股腦地往冷氣房鑽,但早期的台灣人,在沒有冷氣的年代是如何避暑?消暑聖品又有什麼?而誰才有特權可以放暑假呢?一起來看看「歇熱、呷涼!」,走入古早年代吧!

  2016年5月31日台灣地區氣溫狂飆,整個島上用電需求大增,供電亮出今年第一顆「限電警戒」紅燈,甚至逼近「限電準備」黑燈,讓台電與新政府為之緊張,行政院長林全甚至開始考慮重啟核電,引發了小英政府的新危機。哇!我們今天要聊這麼嚴肅的課題嗎?不!不!不!……當然不是!這不是阿中喜歡的議題!我是要說,這麼這的天,難道就只能一直躲在冷氣房,當個冰箱裡的波特多嗎?當然不是!我們的老祖宗可有許多消暑的方法呢!例如:「心靜自然涼……」什麼?什麼?你說什麼?……太……太難!我騙人!不!不!不!……我沒有騙人,大家都這麼說啊!蛤?要簡單一點?要實際一點?這個嘛……啊!有了!去「歇熱」(福佬語hioh-jua̍h/hioh-lua̍h)啦!

  「歇熱」(福佬語hioh-jua̍h/hioh-lua̍h)它字面上的意思就是「熱了,就歇息一下」,翻成華語也就是「避暑」啦!不要以為只有乾隆皇可以有避暑的特權,我們莘莘學子們也有「歇熱」的權力,不懂?就是「放暑假」啦!啊?你畢業快二十年了?沒暑假放?喔…喔…,其實也不只學生可以放暑假啊,新手人婦也有放暑假的福利喔!在台灣許多地方都有這個習俗,新嫁娘第一年的夏日可以有一段暑假可放,也就是所謂的「歇熱」!

  台灣俗諺「五月歇熱,六月快活」(福佬語)其意為,新嫁娘在農曆五月份時可以擇日回到娘家小住一段時日,等到農曆六月時再回到婆家,而有歇熱的媳婦再回到娘家之後,未來的日子會更輕鬆、更好命。其實新嫁娘未來會不會好命沒有人可以預知,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個體貼媳婦的善意習俗。一個女子初初嫁入夫家,在許多事情都還未融入夫家的頭一兩年是最難熬的,尤其是農業社會中,「小暑滿田黃,大暑滿田光」(福佬語俗諺,意指進入小暑節氣時,田中已是結滿稻穗即將收割。而節氣走到大暑時,各地農田早已收割完畢,各處田園已是一片光禿之景)農曆六月開始進入農忙收割期,對於夫家是極為忙碌的時刻,在忙碌期之前讓新嫁娘回到娘家,一來可以撫慰新嫁娘思親之情,二來也可讓新嫁娘向娘家有機會回娘家吐吐苦水,解放一下在夫家看人臉色生活緊繃的神經,娘家的父母也可藉機了解女兒在夫家所受的待遇如何。

  新嫁娘的暑假可放多久,其實並無一定的日期,短則三日;長則半個月至二十一天都大有人在。不過幾乎都會在農曆五月底至六月初放完。有的地方認為放幾天不是重點,重點是要跨月,也就是就五月幾號放無所謂,六月幾號收假也無所謂,就是一定要橫跨兩個月,據說新嫁娘才會好命。不過也有地方沒有這麼在乎日子,有放就好,時間跟婆家、娘家喬好即可。過去許多小媳婦平日要回娘家都要層層報備,要得到丈夫、公公、婆婆甚至是小姑的首肯,才能拎起包包快樂回娘家;唯有「歇熱」這件事,是連婆婆擋都檔不住的習俗,而且家家戶戶、厝邊頭尾的人都眼睜睜的看著你們家什麼時候送米篩目、仙草來「呷涼」(福佬語tsia̍h-liâng)。

  啥?不懂?喔,抱歉,我還沒有講完啦!這放完暑假的新嫁娘可不能兩手空空地回到婆家,而是要帶點「伴手禮」。既然媳婦是回娘家「歇熱」,這帶回去的伴手禮也要合乎名目才是。一般而言這些禮數分為兩大類:一是象徵類,一是實用類。就象徵類而言,有些娘家會特意準備長藤條給媳婦帶回去,象徵兩家情誼堅韌難斷,夫妻永合。

1.jpg

(藤條。圖片來源:http://a1.att.hudong.com/33/09/20200000013920144737093526462_s.jpg)

  至於實用類也是富含寓意的,例如準備了雨傘給媳婦帶回去,也是取一個遮陽趨蔭的涼意;帶回手帕則是擦汗消暑之用。另外更重要的是娘家還要準備一些米篩目(福佬語bí-thai-ba̍k)、仙草等「呷涼」消暑的點心讓女兒帶回婆家分贈親友,讓大家也一起分享「歇熱、呷涼」。

  其實準備米篩目與仙草也不是沒有道理可言的。米篩目本來就是台灣常見的米食,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的華語叫「老鼠粉」,香港稱之為「銀針粉」,它是一種以在來米粉團經過鐵擦板的篩洞,擦出粉條,掉落滾水鍋中煮熟的米食。

2.jpg

(擦米篩目。圖片來源:http://125.227.191.54/e_upload_hakka/blog/albumpost/A0/B0/C0/D0/E50/F148/b1a7eccf-047e-4aa2-877e-456e34cfd2de_500%23500.jpg )

  米篩目在台灣是閩客皆有的一種米食,尤其在農忙時期,米篩目可作為主食,不論是炒米篩目或是煮米篩目湯都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美味。尤其是割稻時節,上午十時與下午三時的點心時間,來一碗米篩目拌黑糖汁,不只消暑更是補充體力的聖品。

3.jpg

(台灣早期曬穀吃點心。圖片來源:http://jhutian-station.tw/images/album/f13.jpg)

4.jpg

(炒米篩目。圖片來源:http://i.imgur.com/rSYAgVq.jpg)

5.jpg

(米篩目湯。圖片來源:https://lh5.googleusercontent.com/-AAaUQefmeyU/TfaO5oyQOsI/AAAAAAAAAmc/lHoTeM3Zp_U/s640/IMGP1185.jpg)

6.jpg

(黑糖米篩目。圖片來源:http://farm5.static.flickr.com/4115/4778329171_aa05575784_o.jpg)

  米篩目的美味,令許多人難以忘懷,台灣先賢張達修還為了它寫了一首〈米篩目詠〉:

分明入口抵瓊漿。冷滑真堪解熱腸。篩影團團凝粉藕。銀絲縷縷點洋糖。

涼亭喚賣招炎客。隴畝充飢饁雪娘。素食年來成習慣。何嫌消夏一甌嘗。

  詩中對於米篩目的口感與功效都有提及,同時也將田畝間食用的場景一併寫入,完整地紀錄了夏日米篩目的飲食文化。

  說到了米篩目的消暑,不能不提提另一個消暑美食:仙草。

  仙草在台灣也是盛夏平民美食,在《古今圖書集成》中所收的《職方典》已有紀錄,其名稱為「仙人草」,亦稱為涼粉草、田草、洗草、鮮草……等等,台灣民間則習慣稱之為「仙草」,得名多與其去暑氣有神效似有仙術有關。

7.jpg

(仙草植株。圖片來源:http://c.blog.xuite.net/c/8/6/1/10120988/blog_227949/txt/38601593/8.jpg)

  仙草味甘、淡,性寒。能清熱利濕、涼血解暑、解毒,尤其能解中暑暑氣最為人所知。全株帶有淡淡香氣,尤其葉片更富含天然膠質。一般使用上少用生鮮仙草,而多以曬乾後之仙草乾為主。尤其又以貯存隔年之陳年仙草乾為尚,較第一年收成後之新草乾味道要來得更加濃厚與甘醇。

8.jpg

(仙草乾。圖片來源:http://ext.pimg.tw/lillianhsiao200/1307709960-60c2100bdec6533a5e42e5a8f08a2988.jpg)

  以陳年仙草乾(又稱老仙草)加上清水熬煮數小時後濾出草渣,所以存留下的仙草汁則是仙草一切的精華所在。仙草汁可以當成青草茶直接飲用,亦可作為湯底加入雞肉、排骨及枸杞、紅棗等中藥材熬煮成仙草雞湯、仙草排骨,吃起來不僅仙草芳香,同時更是四季涼補,老少咸宜。

9.jpg

(仙草雞湯。圖片來源:http://fooding.hmgcdn.com/images/article/100604/a100604_102319_1384167552.jpg)

  當然最傳統的當然是將熬煮出膠質的仙草汁加上鹼粉與地瓜粉,使其與本身膠質結合,凝固成塊,而成為仙草凍。此種仙草凍在台灣食用歷史也頗為悠久。1941年7月吳萱草應《詩報》徵文,做了一首〈仙草冰〉,全詩如下:

細細熬成貯玉缸。非同凡草品無双。

醍醐漿與金莖露。一樣嘗時熱氣降。

  「貯玉缸」一詞據《台灣古典詩選注3》之解釋為仙草凍凝結後如同黑玉一般貯放於缸中,可見將仙草汁結凍而食也是台灣悠久的「傳統」了。仙草加上冰吃完後暑氣全消,更是不在話下,讓詩人讚譽為「品無雙」了。

   近年來中壢一帶甚至流傳出一種新吃法:「燒仙草」,補闕了冬日無法暢快狂吃仙草凍的遺憾。將熬煮後醇厚的仙草汁略略調以番薯粉勾芡,再加上蜜過的紅豆、綠豆、花豆、芋圓、粉圓等佐料,食用前再撒以炒熟之花生瓣,一道夏日涼飲,頓時華麗變身成冬日暖男,令人「燒」不釋手。

10.jpg

(燒仙草。圖片來源:http://032807729.tw.tranews.com/images/Info/Y012320000001_1_1.jpg)

   ㄟ,不是說「歇熱、呷涼」嗎?怎麼變成「喝燒」(福佬語huah- sio)啦?拉、拉、拉……拉回來,別再蓋歪樓。新嫁娘帶著娘家所準備的米篩目、仙草等回到婆家,一方面是貼合「歇熱」的主旨,為求「消暑」;同時也是為夫家與娘家做做人情與面子,大家也會互相比較誰的娘家自製的米篩目或仙草口味較好;或是誰家的媳婦帶回來分贈的數量最多,有多少斤?多少斗?而且將這些帶回來的美食分贈給親友、鄰居,給大家消消暑、吃吃點心,這在物質缺乏的年代「呷涼」更是農忙生活中難得的小確幸啊!

     炎炎夏日即將到來,新政府為了節約能源一事忙得焦頭爛額,深怕限電噩夢真的成真。今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又再獻出高策,提議百貨公司在尖峰用電下午一點到三點暫時歇息「歇熱」,以共體時艱。不過百貨公司已經頻頻抗議,因為那時才正是貴婦們「呷涼」,喝下午茶拚經濟的熱門時段,政府官員的「喝燒」可是有違民意啊!可見「歇熱、呷涼」真的很重要!


作者介紹:阿中

1.jpg

   阿中,中年小老頭,長期蟄居於中部,以中原後裔自居,熱愛中國文學與宗教文化,奉行中庸之道,期望有天做個中用的人。


次回預告:〈愛您就像愛「芻狗」!〉

  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」-《老子》第五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cucclc2015 的頭像
    fcucclc2015

    玩出趣

    fcucclc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